【食安新焦點】美國現多宗士多啤梨相關甲型肝炎 食安中心拆解病毒傳播鏈

社會

發布時間: 2023/07/17 09:00

分享:

分享:

自二零二三年三月起,美國出現多宗與進食產自墨西哥某些農田的受污染即食急凍士多啤梨有關的甲型肝炎個案。調查發現,涉事的士多啤梨來自去年初曾導致美國發生另一次甲型肝炎爆發的供應商及農田。在此以前,與即食莓類有關的類似甲型肝炎感染個案也曾發生。

甲型肝炎的傳播途與病徵

甲型肝炎病毒是引致甲型肝炎的病原體,會引致肝臟發炎。輕微症狀如發燒、食慾不振、嘔心、嘔吐、腹瀉、肌肉疼痛及眼睛和皮膚變黃(黃疸)一般會在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或飲品二至四星期後出現,並往往會持續一兩周。感染甲型肝炎病毒的患者(尤其是兒童)有時會毫無病徵。一般而言,大部分患者會自行痊癒,其後產生免疫能力。在罕見的情況下,此病症可迅速導致肝臟嚴重受損甚至死亡;此情況在長者和慢性疾病患者身上較常出現。

最新影片推介

甲型肝炎病毒的自然宿主只有人類和部分靈長目動物。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即通過進食直接或間接受感染者糞便污染的食物傳播。食物可被感染者的髒手、灌溉或洗滌用的水及(在某程度上)受污染的用具和蒼蠅等蟲害污染。在食物中,生的蔬果、貝類水產、冰塊和飲用水是甲型肝炎病毒的常見來源,只要很少量的病毒(即低至10至100個甲型肝炎病毒粒子)已經足以造成感染。甲型肝炎病毒能在本來能殺死食物中其他病毒的烹煮温度(例如攝氏75度維持30秒)、冷藏、製乾、一般家用化學品或在乾燥的表面上生存多個小時。

甲型肝炎的傳播途徑和常見症狀。

為何甲型肝炎病毒會污食物

甲型肝炎病毒能通過食物廣泛傳播。此外,若受感染的食物處理人員如廁後沒有正確洗手,便能把甲型肝炎病毒傳播至食物和他們接觸的用具。若人類排泄物處理措施不足,來自糞便的甲型肝炎病毒可能污染飲用和灌溉用水。就供生吃而又因脆弱而難以徹底清洗的莓類等農產品而言,風險則更高。當大量生產的食物批量運到世界各地,甲型肝炎病毒也能傳播到不同地方。

莓類和其他農產品在不同生產階段,例如以受污染的水灌溉、處理或清洗時,或是由沒有洗手的甲型肝炎患者處理時,均有可能受甲型肝炎病毒污染。此外,由於這些食物需要以大量食水和工序處理,這類爆發在世界各地發生不足為奇,特別是甲型肝炎發病率低的國家。

如何避免甲型肝炎病毒在食物中傳播?

用以灌溉、清潔和處理食物的水應是清潔的。農場的訪客應保持良好衞生;農場應提供足夠的手部消毒用品。

任何人士,特別是食物處理人員在如廁後、進食前、配製食物前和接觸生的食物及不潔的物品後均應正確洗手。時刻遵循食物安全五要點-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用具及工作環境清潔);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徹底煮熟(徹底煮熟食物至更嚴格的攝氏90度,維持90秒以消滅甲型肝炎病);及安全温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温度),預防食源性疾病。

食物處理人員可考慮接種甲型肝炎疫苗以防感染。出現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徵狀的人員不應處理食物,並應立即求醫。

TOPick與食物安全中心合作,提供最新的食物安全資訊,「食安新焦點」逢每月的第一及第三個星期一早上九時刊出,以上資訊均由食物安全中心提供。